文化沙漠是甚麼?是一個有廣泛含義的詞語,首先以文化的產出來說,香港絕對不算少,例如香港電影、香港音樂、香港的茶餐廳文化、香港的建築,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在這邊便不再詳說,本文想深討的是香港的閱讀風氣是怎樣。
根據2019年份的香港全民閱讀調查報告指出,調查了1876名受訪者,其中有7成受訪者有閱讀印刷書藉習慣,而當中每月閱讀的中位數為2本。假如算下來1年便看了24本書,可以說是算相當理想了,當然這是指有閱讀習慣的人,而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可能一年沒看到一本書。
誠品排行榜
我們可以去看看誠品的銷售排行榜,也能略知香港人的口味是甚麼。基本上最受歡迎的是旅遊書、食譜、風水書或是愛情散文集等等,長期佔據在前列位置,種類算是比較單一的。而由於這些種類的書籍銷售量算是不俗,所以出版社都會偏好大量印刷這種的書籍,導致市面上這種書籍的數量較多,消費者只能從中選擇,形成一個循環。
如果說香港是文化沙漠,那形容澳門是文化煉獄也不過分,在澳門的書店永遠能賺到錢的,都是賣教科書跟旅遊書為主,入不敷支的情況嚴重,導致澳門一間又一間的書店都面臨倒閉的命運,在年青一輩中,普遍更認為看書是一件很無謂的事,覺得娛樂才更重要。
快餐文化
其實我們每個都很習慣閱讀,每天肯定都會看新聞、看Facebook的文章,而Facebook文章的特色之處也是其優勢是,多數文章的標題夠吸引,文章內容偏向娛樂性為主,字數不多只講重點。這些文章看的時候很有感覺,也能即時獲得到所需要的資訊 ,但基本上只要隔了一天、幾個小時後就會徹底忘掉,完全沒印象,像是吃一頓快餐,能即時飽肚卻沒甚麼營養。
而閱讀一本具深度的書,是需要通過慢思細想去理解作者的想法,書本的一個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將主題深入探討,作者已經將主題細分起來,不是用一個片面的角度去講解,而是一個整體的框架去解釋。讀者能夠吸收的東西自然會更多。
在外國文化中,閱讀是一個平常的風氣,很多年輕人或老人也會在上班時間上拿出一本小書閱讀,在日本有一種文庫本,它是一種口袋書,小小的一本非常適合帶出門閱讀,總知看書不會讓人覺得很突兀。而在港澳地區通勤時看書,只會引來異樣的眼光。
總結
這是個資料爆炸的年代,每家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吸引點擊率,紛紛都用譁眾取寵的標題,文章也是沒甚麼營養的罐頭文章。而閱讀書藉則有種心靈沉澱的功能,能夠令我們大腦作出化學反應,不同領域知識的碰撞,從而得到新的火花。
而文化為何在一個國家地方中重要?一個國家的強大,除了有經濟等硬實力外,還必需具體文化軟實力。美國的荷里活電影、韓國的KPOP、日本的漫畫、二次元文化等等。一個國家或地方的文學、藝術等文化風氣,需要我們共同去推進,而不是隨口說說,我們要用實質行動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