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追溯至2009年的美劇「Lie to me」到港劇「讀心神探」,微表情這一名詞開始映入大眾的眼簾中,暢銷數百萬本的《FBI教你讀心術》到達倫布朗等心靈魔術師橫空出世。讀心術這種帶著神秘面紗的技能在當時可謂形成風潮,每個人都紛紛通過一些專家所教的方法,去觀察人們的表情。例如在講話的時候,對方眼睛往左上角看的話,因為右腦是負責圖像的,就代表是在說謊。我們都想要看穿別人,那讀心術真的有這麼神奇嗎?真的能看穿別人嗎?
同樣的表情不代表一樣的意思
寫過多本暢銷書作者Malcolm Gladwell的最新鉅作《解密陌生人》,這本書的主題是講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容易受騙的,我們以為通過學習這些微表情或讀心技巧,就能看穿別人,以免不會被騙,其實這些技術並沒有想像中有用,在這邊先講述書中的例子。
位於大平洋的島嶼國家巴布亞新畿內亞裡有個叫做特羅布里恩群島(Trobriand Islands),這個群島的特點在於當地原始部落原住民感情特別的豐富,有研究人員測試了對原始部落對主流文化的表情有什麼反應。
分別用六種常見的表情作測試,包括「高興」、「悲傷」、「害怕」、「憤怒」、「噁心」和「無表情」六種。神奇的是,這些島民與我們的解讀完全不一樣,例如說害怕的表情,他們會認為是想要威脅對方。可能由於當地人笑臉迎人較多,對於憤怒表情並不熟悉,有人認為是恐懼、悲傷甚至是高興。
對於表情的解讀,其實是緣自於文化,亞洲人、歐洲人和美洲人都認為這些表情是代表這種情緒,可能是接受同樣媒體的影響,看同樣的電影和電視劇,在大腦中潛移默化這樣的表情就代表該種的意思。不過其實有也細微的分別,從電視劇便能了解到,西方人的表情會做得更大更誇張,而日劇比較偏向內心的獨白,即使憤怒也是那種瞪大眼睛的生氣。所以單靠表情去判斷一個人的當下的感覺,是不準確的。
人真的有性格嗎?
心理學家總是塑造一些刻板印象給我們,不同星座的人會怎樣,又或者是外向的、內向的人會怎樣,或是聽上去較專業的九型人格。這些都是片面的簡單的分類方法。比如說一個人在職埸上表現得非常外向,可是在家裡時則沉默寡言,表現很內向,不願多講一句話,所以他的性格到底是外向還是內向?
有專家提出,人其實沒有本性性格,在這個情境下有一種性格,另一個情境又會可以是相反的性格。那麼看性格或是看微表情都毫無頭緒判斷不到對方是否有說謊,怎麼能讓犯人乖乖說出真話嗎?既然推測可能不確準,那不如明刀明槍,用嚴刑逼你講。美國中央情報局在逼供犯人方面很有經驗,且具有科學的驗證。
書中作者採訪到兩位心理學專家,其中講到最有效的逼供手段有三種:第一是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意即不讓人睡覺,當人長時間不進入深度睡眠狀態,精神便會開始失常,當然因為法律規定下不會太過非人道,所以最長到72小時,但已經足夠讓人崩潰;第二是撞牆(walling),首先用毛巾勒住犯人的勃子,然後將犯人的頭推往牆上撞,而這種牆的材質非常特別,是軟質的,犯人頭部撞上並不會流血或受到重傷,但撞上去發出的聲音特別的響亮,容易讓犯人感到恐懼;第三是坐水椅子(Waterboarding),將犯人綁在床上然後將床傾斜到45度,然後蒙上他的頭,然後往犯人的鼻和嘴不停的灌水,會非常難受,有種強烈的被淹死的感覺,當然實際上並不會致死。
看電視劇集的間碟即使受到酷刑對待,往往都至死不屈,絕不多提任何的線索。可是現實中,特別是底層士兵幾乎都馬上招供,一來他們所了解的情報有限,二來也不知道他所講的是否要完全相信。再加上有研究指在逼供後所講的東西,當事人以為和盤托出坦白地講,怎料的是因為在逼供時緊張,或是因為上述酷刑導致短暫大腦功能被破壞失靈,在提出信息時會混亂且是錯誤的。因此越想了解到別人,就越了解不到真相。
總結
真實世界裡的人與電視劇並不一樣,不會明顯地演出來,看似相同的笑容,背後蘊含很多意思。特別是亞洲人比較含蓄,表情並沒有像西方人一樣會很容易表露出來,難以去看分辨清楚。
伴侶偷食或朋友背叛,我們都不可能通過這些所謂的讀心術去預先知道,加以提防,或許說可以通過一些遺留下的蛛絲馬跡去推測他們是否正在欺騙我們,但想深一層,不管怎樣也不該去逼供他們,要求別人能夠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訴你。
因為人類大腦是會預設先是相信他人,默認對方講的都是真話,要是每個人都要懷疑,不管是個賣菜的跟賣魚的都要懷疑一遍,這樣大腦便會負荷不過來的。當然不法份子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才會這麼多人不斷的受騙,蒙受金錢、感情甚至是生命的損失。
不過世界上又怎麼能兩全其美?好比說一些年紀稍大的女性不相信愛情是因為遇過太多「渣男」,之後對每一個男人都帶著放大鏡去窺視缺點,所以越來越找不到男朋友。或者說抱著警戒心交朋友,或許可以減輕損失,但也做成了所交的朋友永遠不會對你付出真心。那倒不如以誠待人,少點猜疑,偶爾被騙,或許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