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健康殺手,怎去避免那無處不在的糖?

經濟學+
4 min readJun 22, 2019

--

「糖」,可不單單指的是一顆顆的糖果,它是一種成分,一種在日常生活很少直接看到的東西,但基本上我們吃的所有東西都含有糖這個成份,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糖對於人體的危害,大多數人第一時間只是想到會「致肥」而已,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看似普通的「糖」,其危險性可能被我們低估了。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吃糖?對於糖這種東西很難去抗拒?簡單來說,當吃進甜食時,糖會對我們人體釋放一種信號,大腦會錯誤地認為是有一種能量供應,從而釋放出多巴胺,讓我們產生一種滿足的感覺,長期下來,大腦可能會變得依賴這種感覺,從而導致上癮。

我們日常生活吃的菜式,處處都充滿著糖,例如番茄炒蛋、生炒排骨或是咕嚕肉這種酸酸甜甜的菜都有放糖進去煮,只是除了這些外,還有很多咸的菜式都會放一湯匙的糖左右去煮,原因很簡單,令味道的層次更加豐富。

我們的身體不能立刻消化所有吸收進體內的糖,如果吃得太多帶有糖份的東西,多餘的糖會轉變為脂肪,引起肥胖或疾病。根據2017年的「世界糖尿病地圖」指出,香港每千人,便有64%的人是糖尿病的潛藏患者。現今患上糖尿病是現今社會的一大都市病,患上糖尿病的年齡一直向往前推進,出現了一種年輕化的趨勢,市面上紛紛推出五花八門的手搖飲品,年青人不惜花費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去排隊買一杯網紅的手搖飲品 ,這些手搖飲品如此受歡迎,原因可能是擁有糖這種成分,如此低的成本,便能令喝了的人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消去疲勞感。

吸煙有害人人皆知,只是你知道連香煙裡也有「糖」這種成份嗎?當煙草在點燃時,裡面的澱粉會轉化成糖份,有研究發現吸煙與糖尿病有著直接的關係,每天吸20支或20支以上者,得糖尿病的危險度是未曾吸煙的2.1倍。

那麼糖是否真的如此恐怖,碰也不能碰?上文也有說過,糖是能夠令人體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消除疲勞感的,大家有否看過一些足球運動員,通常他們在比賽罰球或是有空檔的時候,他們都會拿起一支運動飲料,往裡面吸了一口,然後漱一下口後又把水吐出來。為何會有這種行為呢?其中有幾種解釋,一種是在比賽途中,運動員往往流失大量水份,當然想馬上想喝水舒緩,只是當喝了一肚子水後,便會對接下踢球的表現有所影響,所以他們這樣做只是濕潤口腔而已,漱漱口。而第二種講法看似比較可信,他們漱口的水其實是含有葡萄糖的運動飲料,根據研究顯示,將這些含有葡萄糖的飲料含在嘴裡,舌頭受到感知後會向大腦發出一種信號,令我們的大腦誤以為有食物進來,得到能量的補充,令身體變得更有能量,從而可以減少運動員的疲勞感。

養成戒糖少糖的好習慣

所以這種常見、低成本的糖,卻又是能令我們大腦容易產生愉悅感的一種東西。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一個成人及小童每天糖份攝取量,建議每天不能進食多於25克至50克糖,可是單單一杯牛奶,已經有大概12克的糖,更不要說再加上日常的飲食等等。如果不想吃糖過量,必須要認真為自己的健康把關,一些高糖份的東西少吃少喝是最基本的,更加講究一點的話,可以嘗試自己親自煮飯,所有的配料都要控制,儘量避免加糖,少吃一些經醃製的加工食物,假如真的很想吃甜食,可以選擇吃水果,水果裡面的果糖相對來說比較健康。 「戒糖少糖」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出來,就從我們最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著手,令身體變得更健康吧。

--

--

經濟學+
經濟學+

Written by 經濟學+

我是個90後澳門人,熱愛寫作和經濟學,每周一準時更新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