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個人信息就像是透明化般裸露,當你想要用到相對應的程序軟件時,系統總是要你先同意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才能夠獲得使用的權限,或是部分的網站設立一些木馬程式去嘗試盜用個人隱私資料。每個人都不想自己的個人私隱信息隨處暴露,但有些人總會說:「行得正,企得正,就不用怕。」類似的說話。聽上去好像站得住腳,當你不做竅心事,就不用害怕,但往往從本質上來說,並不是這種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公式,而是背後所滲透的「白色恐怖」,是一種無形中的恐懼。
遊戲世界下的監控
不要以為不關自己的事就不用面對,哪怕是玩遊戲的,也要提供個人資料,不然就沒法玩。由中國遊戲開發商米哈遊開發的《原神》自9月底正式上市以來,爭議新聞接踵而至,因為帶著濃厚抄襲色彩或被玩家發現個人資料會被外洩,引起極大量的玩家反感,而也同樣吸引到另一批人士,營業額屢創新高。根據相關資料反映,在iOS平台方面,在很多海外國家的排行榜上都拿下了最高營收的第一名,遊戲開服以來首月營收高達近2.5億美元,實屬是項驚人的成績。
還有在中國極受歡迎的《王者榮譽》手遊,當中在遊玩之前都要遵守不少規條,像是要實名制登記資料,原則上一人只能擁有一個帳號,並有一些法律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只能每天玩1小時,且中國教育部宣布將限制新網絡遊戲的發行數量,並進一步限制青少年兒童玩網絡遊戲的時間。從結果來看,兒童沉迷遊戲當然是對眼睛或學業成績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害,但是這批一直有玩遊戲的兒童並不會坐以待斃,更甚者下載10款遊戲,每款都玩1個小時就好,這無疑像是「斬腳趾避沙蟲」,倒不如灌輸應學習時學習,應玩耍時玩耍的心態更好。
除了在虛擬世界中也有實名制之外,對於日常生活當然更加嚴格的規管。中國貫徹實行社會信用評分體制,在街道上設置大量的監視網絡攝影機,並採用了人臉辨識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在中國有部分酒店在辦入住時是不用收取按金,而是改為用機器記錄下你的人臉,假如你有任何對酒店房間內的設置有所損壞,可不是賠錢這麼簡單,而是要扣信用評分。
基本上人們只能乖乖的順從,不能做政府所認為違反常理的事,而評分標準界線模糊,怎樣判定又沒有標準,例如有不養老人要扣50分,怎樣算是不養老人?每月給養老金但人卻沒有聯絡算是有養到嗎?或是參加邪教活動扣50分,是政府所自我審查後的就是邪教組織嗎?這些細節都很難清晰地將它們分門別類,只要證明不到自己是清白的,就會被扣分,無疑是會製造大量的混亂。如同《黑鏡》第三季中的第一集中講到類似信用評級系統,女主角因為一次意外的開端,自此不斷地降級,也揭示了人們可能會因此走進深淵,越來越低分,沒有再往上流的機會。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著名反烏托邦的小說《 1984》中有個令人生畏的角色叫老大哥(Big brother),他的存在代表了最高的權力,哪怕他是個虛擬人物,但底下的人民無不畏懼他,書中有一句金句是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象徵着極權統治及其對公民無處不在的監控。
以效益主義聞名的英國哲學家邊沁同樣也帶出同樣的境況,他提出的全景監獄(Panopticon)概念,監獄的設計是圓形建築,中間則是有一座高塔,而身處在圓形建築中是看不到高塔內的模樣,而高塔則能清楚看到每個房間,其設計的用意在於,外面的犯人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受到監視,基於壓力下,哪怕沒有真的獄警在高塔裡面巡邏,卻能夠令到犯人引起恐懼,不敢胡作非為。這樣的設計聽上去很理想化,方便管理犯人,又能減低人力成本,但本質上是令監獄裡籠罩著不安的情緒,不得人心,獄犯會長期處於精神壓力的狀態。
總結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作為用戶的變得越來越渺小被動,就像棋子一樣任人擺佈,隨非你能夠忍受不用,不然也無一倖免。中國政府總是一看到不好的事就要率先去禁止或阻止,以為從對人民著想的角度去做限制就沒問題,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到頭來只是建構一個過度理想化的世界,權勢因為信用評分而越來越享有社會上最頂端的優待,而下層的人民則只能終日在下面支撐著,沒有翻身的機會。在這個時代下,連平常人都要像公眾人們一樣去兼顧著自己的「形象」,不然就會成為制度下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