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請容許我先戴頭盔,本文並不是鼓吹炒賣與黃牛,純屬以經濟學的角度去解釋黃牛出現的原因。
黃牛或者是黃牛黨,大家都會對他們神憎鬼厭,充斥著負面形象,認為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利益去炒賣商品,對於社會毫無幫助,甚至危害社會,損害了想用正價買入商品的人的利益,紛紛都覺得他們這種炒賣圖利的行為嚴重影響正常的銷售途徑,甚至黃牛在很多地方是屬於違法的。但為何會出現黃牛?為甚麼他們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會炒賣?其實他們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商品在市埸上的價格不夠高。
排隊是社會無謂的損失
其實黃牛不是對社會毫無作用的,反而他們是能夠為社會節省無謂的損失,有很多限量商品或一些剛發售的名牌商品,他們往往都必須要排隊去購買,而排隊是對一種社會的浪費,在排隊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不能為社會提供到服務或收益。 所以一些實行共產主義的國家往往經濟並不發達,原因在於他們往往需要用排隊這種方法去分配食物或者其他物資,大家都把時間用在排隊上,對社會是毫無幫助 、沒有貢獻的。
而我們生活中,很多人又想為了節省自己寶貴的時間,便會去請一些時間成本比較低的人去排隊(可能是學生、可能是南亞人)所以黃牛其實他們的功能是減少因為排隊而產生的無謂損失的。所以換句話說,黃牛是替社會做出了貢獻的,他們能夠替時間成本較高的人節省了排隊的時間,從而令他們得到心頭好,他們用自己的時間成本來換取利潤。
以經濟學需求第一定律來說,指「只要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會減少;相反,價格降低的話,需求量就會增加。」可見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商品的價格不夠高,從而令到需求量增加。即是說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奢侈品,當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必須品。所以黃牛不是能夠將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炒高,能夠炒賣的,往往都是商品的價格低於市埸的價格。
抽籤制公平嗎?
一些限量球鞋正正是這樣,很多店家都會實行「抽籤制」,採取抽籤方式,抽中才能買到球鞋,看上去很公平,其實也只是講誰好運而已,而且很多人在抽中後都不會自己買來穿,而是都會在現埸即時轉手賣掉。不妨大膽假設,要是球鞋的價格上升,會否變得更公平?假如黃牛的轉賣價錢是五千元,那店家將本來的三千元的球鞋調高上去,變成四千元,相信會令絕大多數盲目跟風想買的人失去了興趣,少人去競爭去抽籤,自然也令黃牛不存在,而真正很喜歡的人也不介意用高價獲得,這樣不是更公平嗎?當然可能會說,這不就是變成助長有錢人嗎?但仔細想想,那些限量球鞋是必需品嗎?是非要它不可嗎?或者可以考慮轉買低價位的球鞋。
其實一件商品,它的價格你覺得是商人決定的嗎?他賣的價錢是他所能操縱的嗎?不是的,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埸去決定的,只要這種價錢不是市埸價的話,就會出現短缺或過剩的現象。而短缺和過剩都是價格受到人為干預的結果。當價格過低的時候,人們只會展開價格以外的競爭方式,來爭奪他們需要的商品,(就好比如排隊或抽籤)這時候就會出現短缺。而當價格被人為提高後,賣家就不得不採用價格以外的方式,才能把東西賣出去,(可能會作出促銷手段:買一送一或是捆綁式販賣)這時候就會出現過剩現象。
黃子華與黃牛
以早前黃子華的棟篤笑為例,在社會上引起黃牛風波,大家恨不得每一個黃牛都「炒燶」,令他們血本無歸,但是這種心態對社會真有好處嗎?沒有黃牛,大家只能碰碰運氣去買。畢竟,位置是有限,而想看的人又很多。首先,我們看一下他的價錢分類,最貴的880、680、480、380到最便宜的280,作為一個在香港很受歡迎的明星,再加上已經講明是最後一次辦的棟篤笑。價位竟然比起一些二、三線歌手的演唱會還要便宜,這很明顯的結果便出來了,喜歡黃子華的人很多,人人都想看,而且價格不貴,幾乎人人都能接受到,那怎麼辦?位置跟埸次也有一定的數量,不可能滿足到每一個人,而黃子華就公開抵抗叫人不要買黃牛票,並會加開場次以解決問題,但現實中黃牛是阻止不到的,因為你的票是稀缺的,是低於市埸價的。
每個人都想用原價買到票來看,可是現實能發生這樣的事嗎?不可能。因為數量太少而且價格不貴,但為何大家都會如此痛恨黃牛黨呢?皆因香港黃牛的做法太超過,超過了常人的能接受的底線,他們往往喜歡第一波將原來的價錢提高到上百陪,將票炒至上萬元的天價,令本身想看的人覺得,根本是找「水魚」,雖然如此是在開天殺價,但仍然有極少數的狂熱粉絲會真的急不及待地要第一批去買入,一個願打一個願涯,假如消費者能冷靜一下,黃牛也不要太倡狂的話,不開天價的話,自自然就能將價格下滑回一個真正市埸所需要的價錢,而不是隨意去開價。
實名制就能解決問題嗎?
有很多人覺得實行實名制不就能杜絕到黃牛的出現嗎?實名制聽上去很吸引,似乎能夠解決到所有的問題。由於必須檢查名字進入會埸,所以必然會增加排隊進埸的時間,想看的可能需要提早很多時間排隊進埸,要不然就會將表演的時間延後。還有的是假如當日臨時有事去不到看,連想轉贈給朋友也不行。 或是不能夠買票給男/女朋友一個驚喜。而且主辨方又能夠妥善地保管好龐大的個人資料嗎?種種原因都會消耗掉主辦方跟看表演的人大量的資源與成本。
所以在我們抗拒黃牛的出現同時,不妨想想,無論是抽籤制還是實名制,都無法去解決怎樣決定誰是忠實粉絲,因此必須展開其他更消耗成本的方法,例如必須答問題再能買票?這時候又會產生新的不公平問題,那不是只優待了舊人,而想看的新觀眾就沒權利去看嗎?這時候價格被限制起來,人們不得不展開價格以外的競爭方式去買,大家可能運用五花八門的方法,你有「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你要最先進入售票網站的第一千個才能買嗎?沒關係,我買一些設備能比其他一更快刷進網頁,諸如此類的方法,最後整個社會所消耗更多資源、更多成本,而根本的問題卻一點也沒有去解決。
浮動的價格
或者主辨單位可以模仿酒店和機票的售票方式,他們在節目假期時的價格會比平常的貴不少,而在淡季的時候,往往就能買到便宜的機票。浮動的價格能夠反映到市埸的真正定價需求,不過話雖如此,又會引起不同的問題,怎麼界定那一批人能在價格最低時候買到,當知道自己買到最高價位的人又會覺得不公平。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能夠十全十美,當了解到這些經濟原理後,再看待黃牛時不應該只有仇視的角度,它們的出現正正是在反映著市埸真正的價格,所以只要當有商品的價格低於市埸反映的價格時,黃牛無論怎樣去禁去阻止,也不會在社會上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