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或者是聽過網路上流傳的孤獨等級表呢?意思是指通過它的指標來測試自己的孤獨程度,等級越高便代表孤獨程度越高 。
首先看看第一級的,第一級是一個人去逛超市 , 這應該每個人都有做過,不算甚麼稀奇的行為,只是繼續往下去看的話,心中便會不自覺充滿心酸,想像著這些活動或情況也能一個人去做嗎?
為甚麼我們會產生一種心酸的感覺?社會習俗約成的這些活動,都是普遍定義為二個人或者以上才有其價值或意思。
一個人吃火鍋便是如此,從經濟學上來說 ,一個人去吃火鍋是最不合乎成本效益 ,一個人吃只能吃很少的料,叫多了既浪費食物,帳單的金額也較高,倒不如約幾個朋友,好好享受一頓佳餚美食。
其實,孤獨是怎樣去定義才是正確?看朋友的數量?有沒有男女朋友?外界的種種壓力,都將孤獨聯想成一種負面的東西,大家會否在無聊的時候,打開手機的社交媒體漫無目的地滑著嗎?當你在IG上滑過,看到一些朋友去旅行的照片,有些朋友好像不用上班似的,隔一陣子就出外旅行和吃美食,過著精彩的生活,而你則是個周未沒有人約,獨自待在家中看電影的人。
看完別人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看多了,難免會覺得很空虛,朋友們過得充實又精彩的生活,而自已呢?只是個朝九晚六的普通上班族,心情情緒自自然會低落,漸漸地你開始會有所比較,覺得自己不應該如此,應該也像朋友一樣,去旅行和吃美食打卡。
事實上,社交媒體上的形象真的能夠反映所有嗎?當人們對一個人不了解時,看他/她在社交媒體便能有初步的了解,看看他的朋友多嗎?他發佈的內容是甚麼,將自己過去的暴露下,可是,這只是片面的形象而已,所發佈的內容都是通過發佈者釋心挑選,都是對自己有利的東西,自己平常加班努力的樣子,工作的沉悶的樣子,會把它們post在IG上分享嗎?
基本上,現在的人幾乎都在用到社交媒體,有意無意之間,大家的潛意識往往都是希望成為一個朋友多,社交活動精彩的人,大家都不想變成普通的人而努力著,當看到別人去旅行打卡的相片,自己也必須在內心暗示自己 , 必須找個時間去個旅行打卡。
這樣的你,是否正在做真正的自己呢?是否呈現出真正的你?現在的一些新功能例如限時動態,只要你當天沒打開看,他便會自動消失,再也沒得再看,給人一種珍貴的感覺,當天沒看到的話,就會錯失了朋友的最新動態。
孤獨其實不可怕
其實說到最後,孤獨其實不可怕 ,但本文也不是要鼓催大家成為一個孤獨的人,不要以孤獨為自豪,孤獨是一種狀態,你可以有時候很開朗,也可以有時候一個人獨處,人是群體的動物,一個人心裡難過,是很容易走進困路的,所以在週未的時候,關掉社交程式,主動打電話或發個信息給朋友,約出來見見面吧!
文章標題取自於麥浚龍的新歌-寂寞就如中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