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身為父母的當然都會望子女成龍成凰,但可能會用力過度反而弄巧成拙, 有一些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小孩學習成績不好,父母雙方都會互相推卸對教育孩子的責任,以為用罵的方式就能解決一切,當孩子沒達到父母那期待的標準值時,只會責罵孩子不聽話,而沒有去真切地去了解小孩的內心。其實孩子不符合父母理想的期待值,往往都會覺得是孩子的責任,其實父母才是影響孩子最關鍵的因素。
首先要講一下智力是怎樣形成的,據估計,人類的智力有四到六成是遺傳的,外國有一個研究講到,媽媽聰明的話,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就會更聰明。原因在於,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比小朋友方面中就佔有了更重要的份量。
影響智力的因素除了直接遺傳之外,並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後天環境所影響的,有不少研究指出智力比重其實更取決於後天環境,智力較高的父母,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通常都會比較高,孩子因為遺傳的關係往往多數會同樣地成為高學歷一族;而小孩從小生長環境惡劣的話亦會影響智力發展,例如,三歲時營養不良的孩子,十一歲時智力就會低下,長大後智力也會比正常人平均值偏低。
美國黑人小孩處於貧困、營養不良的狀態比白人多,白人或其他人種經常性有刻板印象覺得黑人的智力偏低其實並不無道理,從數據上看這些因素都是導致整體黑人的智力平均值比白人更低。
一提到智力的差異就會少不免會聯想到歧視這字眼,引起爭議,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生活在知識社會,對於智力這個能力,賦予了重要的價值,例如政治家和律師的言語智力特別高,醫生與會計師的邏輯數學智力很高,所以說智力較低的話,往往在事業方面都不會太出色。
人口的聚集
好像偏遠了主題,回到正題,其實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成長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為什麼人們都會往大城市集中居住呢?因為大城市能提供更好的資源,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差異在於,一線城市能夠提供更好的資源,可以解釋到香港的房價都一直居高不下,大城市的人口聚集,是全世界全球大趨勢。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日本有三個城市的GDP特別高,它們加起來占日本GDP的80%以上,人口也是特別的多,換句話說,整個國家其他城市都不生產,日本的GDP總產出仍然會不變。美國也同樣,那十幾個我們耳熟能詳叫得出名子的城市,LA、波士頓、舊金山、西雅圖、洛杉磯這些城市也是GDP特別高,其他城市不生產,美國GDP也不會發生改變。
所以這代表了甚麼意思?房價上升正正是不同的人紛紛湧入大城市,人多了會有甚麼問題?就是房屋的需求會增加,需求增加房價自然就會上升。人們聚集的原因當然是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好的服務、遇到更優秀的人。而生長在大城市的小孩跟生在鄉村的小孩,就算他們能力、智力相近,都是差不多的,但他們一生的際遇、見識必然截言不同,在人生的道路也會往不同的方向邁進。
而我們所提倡的機會平等真的存在嗎?要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個性,有優點也有缺點。在同樣的機會面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表現,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要客觀地認清事實,而不是一味追求著那理想的意念,要專重每一個小孩那屬於自己的想法。
總結
總結來說,小孩的智力的而且確係由父母遺傳的,而除左直接遺傳之外,後天環境並是一個重要因素,父母雙方的職業,擁有的經濟資源,教導的方式,也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很現實地說,資源越豐富的人,就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可說是更有效率學習。所以假如不是含著金鎖匙出世或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就只能靠努力這唯一的方法去追上別人,但也不用太過灰心,正面點去想,起步已經比別人慢,與其抱怨,倒不如努力去急起直追吧!多關心孩子,少一點對他們抱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