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偷懶真的有賺到嗎?

經濟學+
3 min readSep 9, 2019

--

身為一個「打工仔」或上班一族,在辨工時間內,很多人都會「蛇王」或偷懶一下,覺得在上班時間裡只要不做公事,就等於賺到了,但是我們真的有賺到嗎?

租(Rent)

首先要從經濟學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租」(rent)講起,這裡的「租」普遍意思指的是對資產的付費,所謂資產有很多意思,包括個人的能力、一個發明的專利、房屋、土地等,而能夠帶來收入的便是資產。

而工作上的「租」指的是,老闆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支付,如果老闆支付我們的工資是要求我們每刻鐘都在工作的話,而我們在上班時有空用一下電話、上一下廁所,這半小時沒有在工作的話,那我就等於賺了30分鐘的「租」。

周柏豪的租

每個人都在享受著一定程度的「租」,例如以一個歌手為例,香港歌手周柏豪在做歌手之前,是做模特兒和幕後錄音室。假設他做模特兒的月薪收入有二萬元,而假設現在當歌手的收入是十萬。那周柏豪的最優選擇為做歌手;次優選擇為做模特兒。

所以我們可以推算,即使歌手的薪水減到八萬元,周柏豪還是會做歌手;那減到五萬元,他還是會做歌手,只要未低於二萬元的話,他仍然會做歌手,那這裡十萬到二萬之間的差距,就是他白賺到,所賺到了八萬元的「租」。

但事實上是,假如周柏豪不努力每年出唱片、他不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不鍛鍊好舞步的話,這些租就會逐漸變少,就會從那十萬的收入一直往下跌,甚至被其他新晉歌手所取代。相反,他保持努力的話,多參加不同的演出,多增加曝光率,收入會繼續在這十萬元上升。

從長遠來看,你以為在當下賺到了「租」,是在享受一種不勞而獲,可是遲早都需要為此付出代價。隨著時間的變化,所謂「白白賺到的租」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認真工作,在工作職位上能夠提高能力的話,那麼下一份工作,你的所得收入就會提高,而當你只專注於當前所賺到的「租」時候,你的競爭力則會隨之而下降,直到失去掉所有「租」。

總結

上班偷懶幾乎所有「打工仔」都有試過,看看手機適可而止便可,千萬不要以偷懶為目標,在當下你是賺到的,享受到不工作又有收入的狀態。有些人覺得將一件工作只要做80分、90分就好,不將事情做到滿分,能夠省一點力,能偷懶一下,享受到「租」;其實隨著時間的過去,那些做足100分的人能夠做到好口碑,享受豐盛的成果;而那些懈怠的做法,則慢慢會付出代價。

--

--

經濟學+
經濟學+

Written by 經濟學+

我是個90後澳門人,熱愛寫作和經濟學,每周一準時更新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