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十、十傳百」,信息是怎樣快速地傳播出去?

經濟學+
4 min readSep 14, 2020

--

網上常常流傳一些網絡爆紅用語,幾乎所有有上網的人都會聽過或接觸到,例如早前的「像極了愛情」或是「小夫,我要進來了」等等,或者是一些歌曲與網絡紅人突然間流行起來廣為人知,人們爭相去分享給朋友們,形成了一股風潮,為何這些東西會傳播的速度如此飛快呢?

像病毒一樣傳播

除了上述所講網絡這些層面外,經濟問題也會像傳染病一樣散播到另一個國家去,由於全球化程度越來越緊密,更加的強化了危機,跟骨牌效應一樣,像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一倒閉就令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受到牽連,可見信息傳播就像病毒一樣快速。

在此之前先要講一下生物上的流行病學知識,其中有三個概念非常重要,「相關人群」是指代表了所有可能會感染到此病毒的人總數;「已感染人群」指的是此刻已經感染的人數;「未感染人群」即此刻人群剩下還未感染到病毒的人數。所以說,能夠得出一條公式,未感染人群等於將相關人群總數減掉已經感染人數,這樣能簡單的計算出此刻有機會會感染到的人數。

信息傳播的渠道

而關於信息的傳播並有兩種傳播的方式,一種叫做廣播,另一種叫擴散。

廣播,像是從電台或電視上等公共渠道獲取信息,它的特點是每天所感染的概率都是一樣固定的,非常平穩的慢慢增長,哪怕你第一天沒看到新聞,第二天新聞媒體仍然會繼續報導,還是有機率會收到,如此類推在幾天之內仍然會獲得到其信息;擴散,簡單說像流感一樣,都是人傳人的,所感染的人數越多,傳播的速度就會越快,但也很容易無以為繼,很快會冷卻下來,沒有當初這麼高的傳播率。

SIR模型是傳染病中的一個經典模型,即分為易感者(Susceptible)、染病者(Infective)、恢復者(Recovered),套用這個模型在信息傳播當中,與易感者接觸會變成染病者傳播給他人,而隔一段時間後,就會成為恢復者,像疾病一樣會痊癒,人們就會忘記,就不再是感染源,不會再分享其資訊了。

流行病學的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簡稱R0,像是新冠肺炎就是落在3.8到8.9左右,R0的數字愈大,代表疾病愈難控制,很難去痊癒且長期會保持著;相反,當 R0 降到1以下,此時傳染病是可以被控制且會漸漸消失的,在網絡爆紅的東西R0剛開始就非常的高,但是會隨著時間慢慢地冷淡,沒人會再提起,相反一些經典的電影就歷久不衰,R0總是會大於1,像是《鐵達尼號》、《潛行凶間》等等,它們有實力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總結

了解到這些信息傳播的特點後,一些品牌就能研究銷售策略,去怎樣將市埸額做大,有些餐廳很喜歡打卡或拍照上傳去社交媒體後會送一道菜,但大多都是反應冷淡,或是客人們會打卡後便馬上刪除了其信息,沒有人喜歡被強逼的,就算是能夠將信息擴散,但很快就會石沉大海,最後不了了知,倒不如將口碑做好,人們自然願意分享給朋友,能夠做到口耳相傳。

要做到突如其來的「爆紅」,撇除傳染性不說,網上資訊多如繁星,最重要的是否幸運,能否浮出水面讓人接觸得到。大眾傳播學有個理論叫做「有限效果論」,像是有政治立埸的報章不會報導對自己陣營不利的消息,每個支持者都只想要聽到自己想要聽的新聞,會繼續強化自己已有的觀點,即使是不小心閱讀到其他立埸的媒體也不會分享去傳播,反而只會視為一個笑話或假新聞,因此它的傳播性只能在某個局限區域所傳播,不同陣營的兩者都不會明白對方在想些什麼,然後矛盾就會越來越加劇。

--

--

經濟學+
經濟學+

Written by 經濟學+

我是個90後澳門人,熱愛寫作和經濟學,每周一準時更新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