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吃什麼?這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遇過最煩惱的問題之一。理應來說,選擇的增多,對我們來說更自由,可是卻會導致到不知該選那一個,中餐、西餐、日本菜、泰國菜等等,底下還有不同風格口味的餐廳,眼花繚亂,實在不知該怎樣選擇。假如經常不知道要去那一家餐廳吃飯之類的情況出現,以下所講解的基廷斯指數或許能夠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做任何選擇都會消耗意志力
意志力(Willpower),又或者叫做專注力、自控力、注意力,它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隨著休息能夠得以回復。在一天當中,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做每個決定、每件事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意志力。假如而經常出現左右不定、難以決擇,出現所謂的「選擇困難症」,其實是件壞事。因為會一直減弱我們的意志力,是在消耗掉腦回路,當意志力用光後,我們便會變得不集中,較為衝動,做不到正確的決策。
現今科技對我們的引誘實在太多,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有的人也會選擇拿出手機來滑,人們普遍不能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超過十五分鐘。長遠來說漸漸令到我們做事經常分心,無法專注。
基廷斯指数(Gittins Index)
既然如此,倒不如將決策交由數學來計算,算出一個相對好的決定,不用一直操心想來想去,猶豫不決,浪費意志力。
數學家基廷斯用了一個複雜的計算方法,涉及大量的數學公式或計算方法。一般來說,吃一家餐廳,第一次的感覺是最好的,也特別有新鮮感,那麼假設第二頓飯比第一頓飯眨值1%的情況下(畢竟好吃的東西會越吃越膩)。便會計算出下面表格的基廷斯指数(Gittins Index)。
表格可以分為上方wins和左方的losses,即簡單的區分為好與不好。假設某家餐廳你去了10次,有7次是好的體驗,有3次是不好,點的菜都不好吃,那從上方綠色格數到第7欄,左面紅色的第三列,即(7,3)基廷斯指數為0.7949,那麼比起(0,0)的未有去過的新餐廳0.8699更低,所以會建議去探索新的餐廳。只要按照這個表格去做決策,那麼便會得出一個比較不錯的決定。那一個的數值比較高,就去那一家餐廳,就是這麼簡單。
總結
其實這個基廷斯指數並不是任何情況下也適用,假設你有些地方之前曾經有去過旅行,在印象中有幾家餐廳感覺不錯,那麼通常是會繼續吃回那些餐廳比較安全保守,畢竟旅行的時間不長,所能夠吃飯的次數是有限的,要是冒險,選到一些不好吃的,那整個旅程的感覺就會變差。
基廷斯指數其實不單單只是用於選擇吃什麼,對於其他決策也能夠用到基廷斯表格,例如這個演員、導演的戲應該看嗎?取決於過往的好體驗與壞體驗。要是算出來的指數太低,倒不如去挑新的片種電影去看。不斷地探索未來,積累經驗,才能夠做到更好、更優質的決策。而有些人偏好只去固定某幾家餐廳,而不願意去探索,那麼便會永遠錯失掉那些看不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