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相信大家都毋庸置疑。根據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官方轉播的觀眾數據顯示,在比賽期間,共錄得35.72億觀眾收看。特別是在足球蓬勃發展的國家,足球文化風氣非常的旺盛,不論是男女老幼都樂在其中。那麼足球與經濟學之間有否掛勾呢?足球世界裡面又存在著些什麼經濟學原理呢?
主埸優勢
由體育專欄作者Simon Kuper和經濟學教授Stefan Szymanski兩位所共同出版的《足球經濟學》一書,該書擁有著很多關於足球的數據分析,其中講到以兩萬多埸比賽中的數據,得出主埸優勢等於三分之二的進球結論。這是指什麼呢?經常看球的球迷肯定會知道,主隊有時候會出現「主埸雞」的情況,在主埸球迷的氣氛下,裁判會有意無意間作出偏幫主隊的判決,令主隊獲得較多的得益,或是在同等犯規情況下,對客隊較為嚴格。
而且主埸優勢能在心理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主隊的球員們在平日練習訓練時,已經很熟識主埸的草地,球員自然能夠更顯信心,當作客的球隊來臨,自然一副主人家心態去迎戰對手。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例如第一次去到陌生的環境時,你會展露出比較焦急、有壓力,相反在自己熟識的家裡便很放鬆。正如第一天上班總覺得四周都很陌生,比較不安,但隨著日子久了,你會在職埸上非常的自如,不會再出現初來乍到不知所措的模樣。
十二碼該射那邊?
一般來說,足球員是怎麼決定射十二碼的方向呢?是按照教練的指示、根據守門員的身體傾向方向或是純粹憑著直覺。假設細分一下,可以有很多個位置能夠射門。為了簡單的講解,先將其簡單的分為左邊、中間跟右邊三個方位。
在足球埸上,十二碼的成功率是代表一個射手是否真正能成為隊內的皇牌,扛得住壓力。最好的入球應該是充滿力量踢進球門,而且角度是比較 刁鑽。即使守門員能預先預盤到足球的方向,將身體撲過去,但由於時速的關係,守門員是也只能目送皮球進網。所以大多數的守門員為了能彌補這問題,他們會在對手射球的瞬間前,身體已經要有所反應,多數情況直接往左右兩邊去撲救。
而「勁射」這樣子的射法,要承受較大的風險,因為一不小心踢歪一點,足球就會出界。所以有些球員打安全牌的靠近中心點的方向去踢,但這樣一來,只要守門員猜對,他便很大機會會攔下球。
還有一種情況是,與守門員打心理戰,直接射去中間,根據上述所說,看來瞄準中間的成功率是會比較高的。但是現實中,大多數的罰球手都不會傻傻的射中間。特別是在世界盃和歐冠盃等大型比賽埸合,一次十二碼罰球的機會是多麼的難得,或是在最後的十二碼階段,只要射失一球,隨時都要背負著千古罪人的名聲 。
如經濟學是以「人都是自私的」為基礎的,人們為了保護自己,都會將風險降到最低。但問題來了,想像一下,要是射去中間,萬一守門員沒有作出反應,罰球手直接將球踢進守門員的面前,他連動都不用動,就贏了對方。罰球手便會被球迷認為不盡力,甚至被講過五年、十年。所以最佳的決策應該是,裝作很盡力的射去角落,即使出界了,那也算是不幸而已,被罵也不會罵得太慘。
總結
經濟學並不指是冰冷的數字,背後擁有很多不同有趣生動的例子,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遍佈足跡。我們平常都只是通過電視螢幕去觀看比賽,或者可以嘗試用宏觀的角度去看足球,對於足球球迷來說有助開拓新視野,看到平常看不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