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山寨」文化,那些所謂原創的品牌,大多都是抄襲與模仿國外的。從0到1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與創意,而模仿現有的想法,在市埸已經成功的模式再去做,當然會比較順利,但這樣子誰又敢去當第一個「1」呢?
為了竭止這些問題,便需要立下保障權益者的法律,財產權(Property right)是保障自身利益的一種東西,它最早興起的過程是在美國的時候,當時獵人在打獵時,見到有什麼獵物出現就打誰,直至到發現毛皮是值錢的,打獵的人越來越多,導致動物逐漸變少,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對於產權保護有逼切的需求,例如說地主能擁有這片樹林的範圍內的所有動物,別人不能進來打獵,以維持生態平衡。
在中國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那就是與「Air Jordan」標誌圖案極度相似的「喬丹體育」,它們兩者的侵權糾紛始於2012年,在當時中國法官認為「喬丹」僅為美國的一個普通姓氏,駁回了其上訴,被許多網民嘲笑在中國侵權品牌可以贏到原品牌,甚至開始囂張跋扈反控告「Air Jordan」,直到今年的終審裁決,才判決「喬丹體育」敗訴,25類商標和圖形需被撤銷,之不過在中國內地經營多年,早已經賺得盤滿缽滿。還有的案例像是「New Balance」告「New Barlun」侵權等等,幸好的是人們的意識開始濃厚,多宗侵權案判處勝訴。
財產權的意義
財產權是任何市埸經驗的要項,《澳門基本法》第六條明確指明以法律保護私有財產權,它包括合法財產的使用權、所有權、佔有權、支配權、收益權和轉讓權,以下逐個簡單說明它們的意思。
「使用權」是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就有它的使用權,你能夠決定怎樣去使用它;而「所有權」即是可以移轉給買方,而所有權中也包含著佔有權和支配權,即是能完全支配該東西。像是網路遊戲,玩家有角色的使用權,嚴格來說沒有所有權,意思即遊戲倒閉後你的角色數據也會不復存在。
而「收益權」指一件資產在時間上能不斷地有報酬的產生,擁有者能夠享有和分配所得的收益,像是「包租公」將房子租出去收取租金;「轉讓權」意味著將一份資產永久的將所有的使用權和收益權轉讓給別人,轉讓後便沒有該資產的任何效力。
擁有了產權,有了上述明確的保障,人們才有了動力願意主動去做出投資或是促進社會的進步。
財產權該怎樣去保護?
既然財產權是如此重要,那應該作什麼樣的法律去保護它們?以下便是保護財產權的三種原則。
第一個叫財產原則,簡單地說就是給錢別人,要求別人賣版權給你,當然不能強逼,賣方自願的情況下才可以交易。像是中國的綜藝節目,幾乎大部分出名的都是從韓國綜藝裡花錢買下版權,再製造出流程一模一樣的節目。
第二個叫責任原則,意思即是指別人侵權後,就必須向產權所有者給予賠償,而為了公平性,不能說要多少就給多少,該金額是由第三方來制定的。因此哪怕是被侵權了,很生氣也不能「獅子開大口」般開個天價以懲罰對方。
第三個叫不可轉讓原則,因某種情況下,不可以將所有權賣給別人,以形成一種保護。像是你因為被強逼簽下健身中心的合約,或是別人趁你神志不清的情況下簽名,都會因為不可轉讓原則而讓合約無效化。
總結
沒有完善的制度去保護私人財產,那麼社會就會停止進步,華人思想總是先要「有瓦遮頭」,不論是香港人或是澳門人大半生都是為了一個狹小的單位奔波半生,追求著要有一個單位的所有權,而現實中年輕人只要有一個單位的使用權已經非常的幸福。
而且同樣身為創作者,都不樂見於自己的作品被抄襲或竊取,支持原創不論對作者抑或是觀眾,從長遠來看都是件好事,在健康受保障的社會上,人們才會樂此不疲地一直創作新的概念,抄襲只能享受短時間的愉悅,也會出現瓶頸的狀況,要享受短暫的果實還是壯碩大樹,全憑自己的選擇。